雖然我們都珍視傳統建筑,但我們面臨著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那就是老舊建筑都設計于上個世紀,在智能建筑和凈零時代,它們正在失去吸引力。
這些建筑物中有許多是在20年前或20多年前設計和安裝的廠房、系統和設備的情況下運行的,現在這些廠房、系統和設備的使用壽命已經接近尾聲。工廠設備開始出現故障或失靈,系統可能無法按照其設計設定值運行,能源成本很高,除非發生變化,否則不太可能降低能源消耗。
簡單地用相同的系統替換報廢設備并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案。一方面,這些機械和電氣系統中的許多都是在能效法規出臺之前的時代,當時設計師經常設想超大設備連續峰值負荷運行。也很少考慮優化建筑設計,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使用要求和優化性能。
但是,有一個好處。現在,老舊建筑的業主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通過對其財產進行有效、智能的改造計劃,在其資產性能上取得重大飛躍。這不僅從運營成本的角度來看很重要,還需要在更廣泛的變化背景下加以考慮,包括全球對《巴黎協定》2050 年凈零排放目標的承諾。
這兩個目標——本地目標和全球目標——使得業主必須制定有效的計劃以實現凈零排放并吸引和留住租戶。我們從全球房地產的趨勢中得知,性能不佳的建筑物很可能會被拋棄,無法以合理的價格出租或出售。這是因為投資者和企業的目標是與節能的建筑和公司保持一致,并在減少碳排放方面表現出社會責任。
如何重重振傳統老舊建筑
在建筑性能服務方面有一句俗語——你無法管理你不能衡量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改善現有物業的第一步是能源審計。這個過程超越了簡單的能源賬單數量,以調查建筑物中的能源使用情況,然后可以針對提供最佳、最具成本效益結果的改進。
例如,審計可能會發現 HVAC 系統最初設計為在工作時間內連續運行,但實際上該建筑物具有流動的居住者使用情況。因此,為該物業改造的新系統可以是一個智能系統,可以自動響應實際居住者的位置,從而在任何給定月份比以前的系統使用更少的能源。
智能建筑元件的改造是提高性能和降低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人認為智能建筑只是新的高級建筑,但事實遠非如此。智能建筑技術,例如響應日光以增加或減少照明水平的傳感器和控制裝置,機械和液壓系統上的傳感器以盡可能減少泵送能量,甚至在外部條件合適時關閉空調系統的機會都可以進行改造,以及更多的智能技術。
在改造項目中使用智能技術還有許多其他優勢,包括能夠利用云建筑管理平臺實時了解能源的使用地點和使用方式。設施經理可以根據目標跟蹤能源使用情況,查看異常使用發生的地方,并采取適當的行動。
其中一些系統還可以包含警報功能,在設備即將出現故障時通知相關人員,甚至可以編程為在需要時自動訂購更換零件或提出維護請求。
除了實施智能節能技術外,改造方案還必須考慮將可再生技術整合到建筑系統中,以實現凈零目標。然而,這并不是一個終點,因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建筑服務系統應該靈活,能夠集成新的或新興的可再生技術。為了使建筑經得起未來考驗,我們設計的是能夠適應并融入變化和創新的能力。
除了檢查現有建筑服務系統的使用年限和狀況,以及智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實施情況外,全面的審計還可能檢查熱舒適性、空氣質量、用水和日照水平。此外,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建筑業主可能希望將其擴展到考慮聲學和生產力建模,以改善用戶體驗和員工生產力。
借助可視化的數字工具,我們可以量化良好設計在生產力提升方面的經濟收益。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展示通過改善室內環境質量來改善居住條件的積極財務影響。它還可以與資本成本和遠期成本計劃相關聯,以顯示任何改造干預的財務投資回報。而且,這些指標不僅對于為升級老化或低效的建筑系統提供商業案例非常有價值,而且對于確定工作順序也非常有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數字方式進行所有審計、建模和分析,在我們的改進和改造項目中,我們可以使用數字工程來設計和測試所有相關的建筑系統。不僅將建筑物視為提供工作、生活和娛樂場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更重要的是,通過將建筑物視為一組互動的機械系統和人類功能,可以為業主及其資產提供最好的服務,經過微調,可能會在本世紀下半葉及以后為我們服務。